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单元
研究单元

地电地磁观测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8日  来源: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主要研究方向


1、构建空、地、井三维一体的电磁观测网,发展先进的地震电磁数据分析与前兆信号提取方法


2、超长周期电磁观测数据开展电磁测深及深部电导率模型构建


3、建立郯庐断裂带、大别山等重点地区地震电磁数学模型






研究方向:

完善安徽地区地电地磁观测网,对郯庐断裂带、秦岭大别造山带等重点区域继续进行流动地磁观测,建设井中地电观测系统和地震电磁卫星数据传输系统,发展先进的地震电磁数据分析与前兆信号提取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利用超长周期电磁观测数据探测安徽及其邻区深部电导率结构及动力学,特别是上地幔软流圈、地幔过渡带流体分布及其动力学;建立郯庐断裂带、秦岭大别造山带等重点区域地震电磁数学模型,利用电磁观测网观测到的电磁场变化,实现郯庐断裂带及邻区地震活动性监测。

研究内容:

1)构建空、地、井三维一体的电磁观测网

针对郯庐断裂带、秦岭大别造山带等重点区域,通过建设井中地电观测系统和地震电磁卫星数据传输系统,构建空(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地(地面电磁、地磁台站)、井(井中地电)一体化的电磁观测网,并发展先进的地震电磁数据分析与前兆信号提取方法等,为分析研究安徽地区地震危险性以及地震中短期预测提供依据。

2)电磁测深及深部电导率模型

利用长周期电磁观测数据,提取包含壳、幔电导率信息的电磁响

应,并反演给出地壳、地幔电导率分布,获得壳、幔深部的电导率模型,推断地壳、上地幔软流圈、地幔过渡带流体分布,为研究地壳和地幔的岩石成分、动力学等地球科学基本问题提供支撑。

3)建立郯庐断裂带及重点地区地震电磁数学模型

研究任意各向异性电阻率的地震电磁三维非结构有限单元数值模拟,获得郯庐断裂带及重点地区地震电磁响应,对比电磁观测网观测到的电磁场变化特征,实现郯庐断裂带及邻区构造(地震)活动性监测;研究地下电阻率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对震源附近台站地电阻率、电磁场变化的影响特征,为有效提取地震电磁前兆信号奠定理论基础。